金石传拓



金石传拓 | 非物质文化遗产

本文来源 Traditional D TD Factory 2025年03月21日 08:00 天津

金石传拓

金石传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,最初是为了保存碑刻文献而发明的复制技术。唐代是传拓艺术的第一个高峰,文人墨客争相收藏名家碑帖,形成了"碑帖热"宋代金石学的兴起,更将传拓艺术推向新的高度。欧阳修、赵明诚等金石学家,通过传拓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。

IMG_256

#01历史

金石传拓的雏形可能出现在汉代,当时人们开始用纸和墨拓印碑文,以便保存和研究。最早的传拓活动可能与碑刻的保存和传播有关。

拓片大致可分为两种:干拓,湿拓。干拓、湿拓是针对上纸而言,干拓用普通纸、硫酸纸;湿拓用宣纸。

IMG_258IMG_259

IMG_260IMG_261IMG_262

传拓是以纸紧覆金石器物的文字、图画上面,然后用墨打印;因在传拓过程中有一套技术方法,故名。由于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,如拓印碑刻、墓志、甲骨文字、陶器文字、青铜铭文、玉器花纹、瓦当图案、画像石、铜镜、货币、铜器器型等,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。 传拓技法的是个多音字,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不同。

#02文化特征

在陕西碑林,当代的拓工们延续着传承下来的技艺。鬃刷、打刷、墨板、大小不一的扑子等专业工具一应俱全。无论是人物还是碑文,经他们娴熟的捶拓后,一张张精美之作飘然而下,向世人揭示着中华民族久远的历史,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的事件,是怎样的轰轰烈烈。它浓缩成一件件拓片艺术作品,流传或收藏在世界各地。通过拓片上的记载向人们传达着一个信息,五千多年以来,在东方大地上,在黄河流域、长江流域,通过人类的繁衍和流动,也把他们的文化和文字像种子一样,播撒开来。

干拓又可分为摩拓、描拓。

摩拓:实物有凹凸的纹路,文字或图案。在上面覆盖一张纸,纸张既不能太光滑,也不能太厚。用铅笔、炭笔、炭条、蜡笔等,也可用彩色的将之拓下。总之,不管哪一种笔,一定要软性的。

描拓:实物表面是平整的花纹或文字,在上面覆盖一张纸,纸张要有韧性且透明,便于描画。以上两种都是简便易行之法,容易掌握,用具携带方便。

湿拓可分为朱、墨两种拓法。朱色高贵、华美、喜庆;墨色庄重、内敛、沉稳。二者区别如下:

朱拓,朱即朱砂,又称辰砂,用温水将朱砂粉浸泡在小碗内,化开后便可使用。也可用朱砂墨研磨。再备一个小碟子和一支干净毛笔,事先把扑子在湿毛巾上拍湿(微湿),再将朱砂用毛笔均匀的涂在碟子上,再用扑子轻拍碟子上的朱砂,拍匀后,就可以开始拓了,反复蘸色、拍匀、上色。一般来说,图案小且精美的砖、瓦,用朱拓拓出的效果更好。

IMG_263IMG_264

#03传承价值

IMG_265IMG_266IMG_267

传拓技艺能够将古代石刻、青铜器等文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复制到纸上,为保存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。通过传拓,许多难以直接阅读或保存的文物信息得以流传,有助于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。

传拓技艺的传承培养了新一代的传承人,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,推动传拓技艺的发展,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。

内容策划 Presented

策划Producer| JOJO

排版 Editor | JOJO

校对 Proof| Eve

审核Reviewer I Eve

图片版权 Copyright I 网络

T&D Factory

探索不同传统手工艺术

找寻各种国内外优秀趣味设计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