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灰堆



锦灰堆 | 非物质文化遗产

本文源于 T&D FACTORY TD Factory 2025年01月19日 09:16 马来西亚

锦灰堆

重叠乱如麻,堆残剩几花。

锦灰堆里觅残章,岁月悠悠韵味长。

灰堆残锦似流年,旧梦依稀在眼前。

IMG_256

锦灰堆又名八破图,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,

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,

包括集破、集珍、打翻字纸篓等方式。

起于元,盛于清末。

民国郑达甫先生为此领域的公认能手。

IMG_257

传统艺术

IMG_258IMG_259

IMG_260

锦灰堆,又名八破图、百岁图。元代

(具体起源时间现无准确文献记载,

但相传元代画家钱选曾创作过类似作品)。

盛行时间:清末至民国后期。

类别:中国画。

特点: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,具有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。

锦”的寓意:

指精致丝织品,

代表美好、有价值的事物。

“灰”的寓意:

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,

代表灰烬、残破,

象征对世俗底层生活的关切。

IMG_261IMG_262

堆”的寓意:

指堆放在一起,代表层层堆叠的绘制技艺,类似解构主义。

“百”与“岁”的寓意:

“百”意指画面内容繁多,“岁”借喻破碎,

祈求平安吉祥之意,寓意长命百岁、岁岁平安、代代永传。

“八”与“破”的寓意:

“八”代表发达发财,“破”表达由破而立、

破旧立新、破壁自珍、破家值万贯。

IMG_263IMG_264

题材:

主要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常见的杂物残片,

如古旧字画、废旧拓片、青铜器拓片、

瓦当拓片、虫蛀的古书、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。

形态:

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破碎、撕裂、火烧、

沾污、破旧不堪的形状,

给人以古朴典雅、古色古香、

雅气横生、耐人寻味的感觉。

技法:

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,绘画者需多才多艺,

善写真、草、隶、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、山水人物,

熟知各种碑拓、青铜器造型、能篆刻各种印章等。

IMG_265IMG_266

起源:

相传元代画家钱选在一次醉酒后兴起,

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下酒菜吃剩残物信手绘制成一幅横卷,并挥笔题款“锦灰堆”,

这可能是锦灰堆最早的历史记载。

IMG_267

发展:

锦灰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,后发展至陶瓷、

纸张等载体上。清初发展到陶瓷上,

随着大量陶瓷的出口在日本、新加坡、

台湾及东南亚都有所发现。后来经画家移至纸上相互赠送,

自我欣赏,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。

现状:

由于绘制锦灰堆难度大、耗时长,胜任者极少,

所以日渐萎缩,濒危失真传。2013年5月,

锦灰堆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IMG_268

代表人物

郑达甫:

民国时期的锦灰堆绘画能手,其作品在沪上广为流传。

宋翼青:

刘保筠的亲传弟子,也是锦灰堆技艺的重要传承者。

耿学知:

锦灰堆技艺第四代传人,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,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
IMG_269

锦灰堆被国际友人称赞为“中国的幻境画”,

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。

它不仅展示了画家的技艺和才华,

还体现了对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

锦灰堆作为一种绘画门类,具有潜在的解构主义特点,

对当代艺术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IMG_270IMG_271

1.绘制锦灰堆必须选用熟宣纸、中国画颜料、磨墨、毛笔、界尺等用具。

2.绘制图中所描绘的杂物必须是破、旧、污、虫蛀、火烧、撕裂状方能显出古朴典雅,古色古香、雅趣横生之趣。描绘书房中可见的杂物,如:古旧书画、破旧折扇执扇、青铜器拓片、碑拓、虫蛀的古书、信札、册页等都可入画。

3.绘制锦灰堆精通各种画法,能工能写。花鸟、山水、人物以及连环画等。 锦灰堆必须善书各种字体,真、草、隶、篆以及古印刷体,善模仿各家书体,做到惟妙惟肖、形神兼备。

4.能篆刻各类印章等杂物。

IMG_272IMG_273

5.“锦灰堆”布局奇特,看似杂乱无章,实则井然有序,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、浓淡干湿,更要相互映衬件件逼真。

6.“锦灰堆”中的杂物应有出处和依据。

7.画中杂物要画出破碎、翻卷、重叠、沾污、撕裂、虫蛀、火烧、烟熏等古旧貌。

8.“锦灰堆”是纯手工精心绘制而成。不许粘贴拼凑。

9.“锦灰堆”画宜小不宜大,十分费工费时,采用工兼写的画法,丝毫不能草率,一般一副作品在2-3个月完成,慢者则半年一张。

IMG_274IMG_275

非遗锦灰堆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,

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。

它不仅是画家技艺的展示,

更是对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文化的传承和发扬。

IMG_276IMG_277

内容策划 Presented

策划 Producer | Zoe

排版 Editor | Zoe

校对 Proof | Eve

审核 Reviewer | Eve

图片版权 Copyright | 网络

TD Factory

探索不同传统手工艺术

找寻国内外优秀趣味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