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绣 | 非物质文化遗产
本文源于原创 T&D FACTORY TD Factory 2024年10月03日 10:33 山东
鲁绣
“鲁绣是一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山东省的传统刺绣工艺,属中国“八大名绣”之一,于2021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”
发展历史
鲁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,其历史悠久。它兴起于春秋时期的齐鲁大地,当时被称为“齐纨”或“鲁缟”;至秦而盛,在汉代已相当普及,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有“冠带衣履天下”之称。还出现了专门为绣业设置的“服官”,可见当时绣业的昌盛和重要性。
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,鲁绣的传统艺术风格得以展现。如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的绣裙、袖边、鞋面采用的山东传统“衣线绣”,图案苍劲粗犷、质地坚实牢固;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作品《文昌出行图》《芙蓉双鸭图》,用色鲜明、针法豪放、朴实健美。
在近现代,19世纪末,欧洲抽纱工艺传入中国,对鲁绣的一些品种产生了重要影响。例如,英国传教士詹姆士·马茂兰夫妇在烟台的活动,推动了烟台抽纱等鲁绣产品的发展。
制作流程
1. 准备材料:传统鲁绣工艺以柞蚕线(绣线)和绢、棉、麻等布料为主要原料。
- 设计图案:根据需要绣制的物品和主题,设计合适的图案。
- 针法运用:采用多种针法,如齐针、缠针、打籽、滚针、擞和针、镇绣、接针等。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,俗称“衣线”或“衣线绣”,不劈破的粗线直接入针。
4. 绣制过程: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和针法,在底衬布料上进行绣制。绣制时需注意线的松紧度和针脚的均匀度,以保证绣品的质量。
5. 细节处理:完成主体绣制后,对绣品进行细节处理,如修剪线头、整理绣面等。
6. 后期整理:根据需要,对绣品进行清洗、熨烫等处理,使其更加整洁美观。
鉴赏赏析
鲁绣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。
1. 针法灵巧而不失稳重:运用多种针法,使图案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。
2. 色彩质朴浓丽:色彩搭配协调,既不过于淡雅也不显得艳俗。
3. 图案题材丰富:常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、鸳鸯、蝴蝶、芙蓉花等,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。
4. 体现地域文化:带有明显的“鲁”地文化色彩,造型豪放,构图洒脱。
5. 能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:擅长表现笔墨的韵味和意境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例如,《八仙过海》绣品人物表情逼真传神,针脚线条细腻油滑,色彩搭配巧妙协调;《大富贵亦寿考》则融合了古典风韵与现代气息,令人浮想联翩。
总结
鲁绣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博采“苏、粤、蜀、湘”四大名绣之长,又独具一格。它集抽、勒、锁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,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,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。
鲁绣产品繁多,包括烟台抽纱、即墨花边、青州府花边、雕平绣、蓬莱梭子花边、棒槌花边、手拿花边、网扣、勾针等多种形式,各具特色,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。
然而,如今鲁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,需要更多人关注和投入,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,让后人能够领略到鲁绣的独特...
<<< END >>>
内容策划 Presented
+
策划Producer| Nora
排版 Editor | Nora
校对 Proof| Eve
审核Reviewer I Eve
图片版权 Copyright」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