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1日,我院2022级研究生焦金铎为2021级部分本科生作了题为《“个人在场”与“田野出场”——山东三地泥彩塑项目的考察研究》的学术汇报。
本次学术汇报共分为“聂家庄泥塑考察”“洛房泥塑考察”“苍山小郭泥塑考察”“暑期黄河考察”“三地泥彩塑对比分析研究”五个部分,焦金铎将个人考察与团队考察相结合,为同学们讲述了研究生期间田野考察的经历与科研写作的心得体会。
汇报的第一部分为“聂家庄泥塑考察”,聂家庄泥塑是潍坊地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,主要以白底模制泥塑为主,包括动物、人物等多种题材类型。焦金铎分享了自己从文献资料梳理到聂家庄泥塑的初次考察,以及后续再考察的种种经历,总结自身从“带着问题到田野”转变为“从田野中找寻问题”,形成自己的学术思考并转化为科研成果的历程。
汇报的第二部分为“洛房泥塑考察”,洛房泥塑是枣庄地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,包括白底与黑底泥塑两种,以人物、动物泥塑为主。焦金铎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洛房泥塑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,存在传承人的身份认同困难、经济反哺不足、宣传力度较弱等问题。
汇报的第三部分为“苍山小郭泥塑考察”,苍山小郭泥塑是临沂地区的代表性非遗项目,根据制作泥塑体型大小可以分为大货与小货,其中大货以关公、抱花娃娃最具代表性,小货主要以动物为主。焦金铎在考察中发现其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非遗工坊,并实现了自身的良性生产与活态传承,不断创新泥塑产品、实现规模制作、经济效益稳定。
汇报的第四部分为“暑期黄河考察”,焦金铎分享了暑期参与学院“沿着黄河走”考察活动的系列成果。
汇报的第五部分为“三地泥彩塑对比分析研究”,焦金铎同学基于对三地泥彩塑的田野考察,进行对比研究,分析了三地泥彩塑艺人不同身体实践下所体现出的生产模式。
焦金铎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出发,结合近期对三地泥塑的田野考察,围绕“个人”与“田野”的立场,进行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的结合分析,向同学们展示了实现田野与科研的互动转化的路径。通过此次学术汇报,让在场同学们体会到田野考察的艰辛与收获,加深了对民间美术学科研究方法与科研转化思路的理解。
审核 史秀娜 王蕊 孙艺